新闻资讯
你的位置:星欧注册 > 新闻资讯 > 科学家破解哺乳动物再生能力丢失之谜,生物经济赋能千行百业
科学家破解哺乳动物再生能力丢失之谜,生物经济赋能千行百业

发布日期:2025-07-05 11:37    点击次数:156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2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尹希宁)壁虎断尾可重生,小鼠受伤后为何是结疤愈合而非“原装”再生?最近,科学家们对这个生物学界的问题有了新的发现。

北京时间6月27日,北京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线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发现Aldh1a2基因的表达不足导致的视黄酸合成不足是高等哺乳动物小鼠耳廓再生失败的核心机制。在激活该基因后,小鼠耳廓实现再生。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林炜锋、贾小慧、北京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石小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赫秋亚、北京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盼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伟、北京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邓子卿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罗军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也获得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伦理审查委员会和华大科技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据了解,研究团队选取了哺乳动物特有器官耳廓(外耳)为研究模型,基于单细胞RNA测序和华大自主研发的时空组学技术Stereo-seq,描绘了可再生物种(兔子)与不可再生物种(小鼠)耳廓损伤后再生/修复的高分辨率单细胞时空动态过程,逐时逐步观察伤口处每个细胞类型的变化和基因表达动态,精确对比再生过程和普通愈合过程有何不同。

结果发现,小鼠耳廓再生失败与视黄酸合成不足有关。视黄酸是维生素A的一种代谢产物,与细胞发育密切相关。而小鼠视黄酸不足主要是因为视黄酸合成限速酶Aldh1a2的表达不足,以及视黄酸本身的降解加速。

如果人为地补充视黄酸,受伤后的动物能不能再生?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尝试直接激活Aldh1a2基因或外源补充视黄酸,发现都可以使本不具备再生能力的成年小鼠耳廓伤口,出现了多能性细胞(成纤维细胞),从而重建了耳廓的软骨与神经组织。也就是说,小鼠耳朵的伤口不再只是简单结疤,而是实现了再生。

该研究为深入理解进化过程中哺乳动物的再生能力丢失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再生医学和人类受损器官的重建与再生提供了重要靶标。

就在前一天,“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发展战略对策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的《全球生命科学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对全球生物经济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变革,以及全球不同地区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从技术创新突破路径、产业发展路径优化、政策保障体系建设、风险防范与安全保障、国际合作与开放发展等多个维度为中国生物技术与生物产业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25年前,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完成,它让人类第一次掌握了自身全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的完整信息,催生了“精准医学”的概念,开启了个性化医疗的临床实践。如今,全球生物经济已进入爆发式增长期,中国生物经济的发展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